分享到:
王仁斋,1906 年 9 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侯家乡高家村一个农民家庭。他8 岁入小学,18 岁从山东青州甲种农科学校毕业,怀着“教育救国”的信念回到故乡当小学教师。王仁斋经常结合课本内容讲时事,宣传进步思想,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他还满腔热忱地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村里的人都说他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多,见解也高,都很敬佩他。1927 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王仁斋辞别父母和妻儿,来到奉天(今沈阳)寻求革命真理。不久,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派他去抚顺工作,他到抚顺后,在煤矿当采煤工人,从事工人运动。后来在一次煤矿冒顶事故中,他的腰脊椎骨被砸伤,从此驼背,落下“王罗锅”的绰号。
九一八事变后,王仁斋加入辽宁民众自卫军,任第九路军政治教官,在第九路军面临解散的危险时,王仁斋挺身而出,聚集抗日力量,组建了海龙工农义勇军。他指挥这支队伍在通化、柳河、海龙等地,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开辟了抗日根据地。不久,这支队伍经杨靖宇整顿,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从此王仁斋成为杨靖宇的得力助手。王仁斋紧密配合杨靖宇,连克三源浦、凉水河子两个重镇,狠灭了敌人的威风,大长了我抗日军民的志气。在战斗中,王仁斋充分表现出一名优秀指挥员所具备的战斗素养和军事才能。
本文摘自《英模伴我成长—建党百年写给青少年的故事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