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省兰溪。1988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同年,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究生时的陈薇是一个前卫而时尚的女孩,她喜欢文学和舞蹈,她自己也从没想过日后会成为一名军人。20世纪90年代初,军事医学科学院尖端的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吸引了陈薇。1991年4月,她特招入伍,这个曾经在清华园里跳舞的女生,选择了从事纯粹的科研工作。1998年,陈薇博士毕业。32岁那年,她成为一位母亲,然而一个月的产假过后,她就回到了实验室。
2002年,陈薇晋升为研究员。一年后“非典”在中国各地相继暴发,全国陷入一片恐慌。陈薇意识到,他们研究的一种治疗丙型肝炎的干扰素可能对预防“非典”有用。为了验证效果,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和团队被单独隔离起来。最终,研究证明,陈薇团队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对 SARS 病毒的防治有较好的作用。这段时间,陈薇和4岁半的儿子100天没有见面了,当儿子在电视屏幕前看到妈妈的时候,忍不住去亲吻妈妈的脸颊。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陈薇率领团队赴非洲大陆远征病魔,研制出全球首个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型疫苗,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新冠疫情暴发后,陈薇带领团队在农历大年初二奔赴武汉,她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援鄂,看到新闻报道,父母才知道女儿又冲到了一线。整个春节,陈薇没怎么顾上和家里联系,只发过几条信息。2月3日,终于挤出时间给家中打了新春第一个电话。父母心里都清楚:“她是国家的人。”陈薇率领团队与北京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疫苗研制应急科研攻关。2020年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在武汉启动Ⅰ期临床试验,这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候选疫苗。4月12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再次领跑世界。临床结果证明,单针接种可使机体同时获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8月11日,疫苗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她用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为铸就国家生物安全盾牌做出杰出贡献,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本文摘自《英模伴我成长—建党百年写给青少年的故事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