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县。他聪颖好学,17 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取青岛大学附中,20岁时又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后转入本科班。1940年,郭永怀远赴加拿大求学,毕业后到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任教。康奈尔大学曾为郭永怀提供优越条件,希望他加入美国国籍。但郭永怀说:“母亲不强大是儿子无能。”在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念头,“回国为新中国效力”。1956年,郭永怀历经波折,突破美国政府设置的重重阻碍,终于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祖国。回国后,郭永怀受命出任刚刚成立才几个月的中国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他和其他专家一道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动向,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订学科及发展规划,使我国的力学研究迅速发展到了很高阶段。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95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主席果断决定研制核武器,发展核工业。郭永怀临危受命,与王淦昌、彭桓武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陆续迁往在西北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高原作业,加上要抢时间争速度,缺氧所造成的头晕、胸闷、心悸、厌食,加上营养跟不上,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那时,郭永怀与科研人员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常在试验现场风餐露宿,在那个不为人知的险恶环境中奋战着,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一天一天地把研究试验推向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西北高原的浩瀚沙漠中,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本文摘自《英模伴我成长—建党百年写给青少年的故事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