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蒋新松,1931年8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县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65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他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制定和实施国家“863”计划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连任四届自动化领域的首席科学家。
6000米水下自治机器人的试验应用成功,就如同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海洋卫星”,这是蒋新松生命和心血的结晶。1998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比“1997年十大科技进展”,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6000米水下自治机器人榜上有名。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起步较晚。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的蒋新松提出了“结合中国国情,把研究特殊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突破口”的设想。并提出把“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应用”作为重点课题,选择“海人一号”作为发展水下机器人的具体目标。仅用两年多时间就研制出样机,并在 1985年、1986年先后获得首航和深潜成功,技术上达到了同期世界同类产品的水平。之后,蒋新松又开始思考新课题,如何使机器人科研项目转化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与美方合作研制的“瑞康四号”中型机器人从1988年起,一直在中国南海石油钻井平台被外国公司租用,开创了中国近海石油勘探钻井中首次使用国产机器人的成功纪录。
本文摘自《英模伴我成长—建党百年写给青少年的故事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