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闻一多,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县的一个书香之家,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清华就读的闻一多手书岳飞的《满江红》, 贴在学校饭厅门口,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随后他还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 创作了学生街头演讲的画作,反映当时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学画三年,却在那里找到了他的诗人之笔,先后出版了《红烛》《死水》等诗集。就是在那里,他创作出著名的组诗《七子之歌》,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 7 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7个孩子。
1932年,闻一多回到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选择从北平步行到昆明,这一走就是68天。由于行程紧凑,时间紧迫,闻一多经常来不及刮胡子,时间一长,留起的胡子还有了特殊的意义——留须明志,直到抗战胜利他才把胡子剪掉。
本文摘自《英模伴我成长—建党百年写给青少年的故事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