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8岁入读私塾,一年就读完了别的孩子需要三年才能读完的书,被先生誉为“奇才”。由于学业优秀,方志敏小小年纪便名扬乡里。14岁时,因家境变化,方志敏辍学在家劳动,这让他第一次亲眼看到贫苦村民们的悲惨生活。五四运动爆发后,方志敏带头组织同学们集会游行,并当众砸毁了自己日常使用的搪瓷脸盆、牙刷等日货,以示爱国之忱。之后,方志敏考入位于九江的一所教会大学——南伟烈大学。在这里,他读到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思想开始转变,并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22年7月,方志敏来到上海,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方志敏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郑重立下誓言:“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投身革命后,方志敏就像一个斗志昂扬的勇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为了挚爱的祖国,他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他人生字典里最精彩的一页。1928年至1933年,他领导起义的农民坚持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1934年11月,中央决定组建红十军团,由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北上皖浙赣边区,以调动敌人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失败,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长征,因此红十军团面临孤军奋战的困难局面。但方志敏毅然决然地表示:“不管面临多大的危险,存在多么严重的困难,我们必须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定!”红十军团一路苦战,终难抵挡敌人的重兵围困。1935年1月27日,同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七昼夜后,方志敏被俘。
被俘那天,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本文摘自《英模伴我成长—建党百年写给青少年的故事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