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NEN视频>>本网原创

红娃讲故事|劳动模范王崇伦

2021-08-05 12:34:03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王崇伦,1927年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农村的一个贫苦人家。1942年,年仅15岁的王崇伦辍学来到鞍山的钢厂当学徒,受尽了欺辱。1949年,鞍山解放了,望着满目疮痍的鞍钢,王崇伦决心为建设新鞍钢多出一份力。从此,他一头扎进了书本,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文化、技术知识的学习上,成为解放后鞍钢职工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年轻高级技工之一。1952 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开始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 24 倍,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

  1953年,王崇伦作为鞍钢北部机修厂工具车间的刨工,相继革新成功7种工具、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这个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他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发扬王崇伦的工作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社论,号召全国工人学习王崇伦。1959 年,王崇伦在出席全国“群英会”期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毛主席称赞王崇伦是“青年的榜样”。紧接着,在王崇伦的提议下,一个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大江南北蓬勃兴起。每逢星期天,他家门前都停放一排自行车,来自各厂矿的“刀具大王”“焊接大王”“吊装大王”纷至沓来,经过切磋交流,一场场技术攻坚战便很快打响。

本文摘自《英模伴我成长—建党百年写给青少年的故事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杨诗野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